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成为现代都市的标志性景观。从繁华都市的摩天大楼,到新兴城区的高层住宅,这些高耸入云的建筑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城市发展的象征。然而,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和结构复杂性的提升,高层建筑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结构健康状况关乎着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
晃动与结构风险
高层建筑由于自身高度和体量的特点,在服役期间会受到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地基沉降可能导致建筑整体倾斜,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强风作用下,高层建筑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晃动,过大的风振可能对建筑结构造成损伤;温度的剧烈变化也会使建筑材料热胀冷缩,引发结构内部应力的改变。此外,建筑材料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老化,以及可能遭遇的地震等自然灾害,都给高层建筑的结构健康带来了潜在威胁。例如,2024年,某城市的一座高层建筑在强风天气下,顶部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位移,所幸未造成严重后果,但这一事件也为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敲响了警钟。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由于主观性强、检测范围有限,且难以实现实时监测,对于及时发现这些潜在风险显得力不从心。
精准捕捉建筑位移
监测仪器的出现,为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带来了新的曙光,它们如同忠诚的“贴身保镖”,时刻守护着高层建筑的安全。全站仪作为监测领域的经典仪器,在高层建筑监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精确测量建筑关键部位的三维坐标,全站仪能够实时获取建筑的位移、倾斜等数据。例如,在建筑施工阶段,利用全站仪对每层楼的控制点进行测量,能够及时发现因施工不当导致的结构偏差,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建筑运营阶段,定期使用全站仪对建筑的角点、变形缝等位置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坐标数据发生异常变化,便能及时预警可能存在的结构问题。
卫星助力,守护震区高楼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传感器是高层建筑健康监测的核心装备。其依托北斗(BDS)为核心的多星座+RTK/PPK差分技术,解算卫星信号实现监测点三维动态定位,静态监测达亚毫米级、动态位移达毫米级。日常可追踪温度、地基等引发的缓慢变形,助力健康预警;极端工况(地震、强风等)下,毫秒级响应记录瞬时振动、位移并接入SHM(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平台,为抗震加固、灾后评估提供一手数据,提升灾害应急与风险防控能力。
揪出毫米级裂缝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更是为高层建筑监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它通过发射激光束,快速获取建筑表面海量的点云数据,进而生成高精度的三维模型。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地发现建筑表面的细微变形,即使是毫米级别的裂缝也无所遁形。在对某高层建筑进行外立面改造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全面检测,发现了多处隐藏在装饰层下的墙体裂缝,为后续的维修方案制定提供了关键依据,避免了潜在安全隐患的进一步扩大。
这些监测仪器并非各自为战,而是相互配合,构建起一套全方位、多层次的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体系。它们将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传输至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专业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对高层建筑的结构健康状况进行精准评估和预测。
共探监测新科技
如果你对测绘仪器在高层建筑结构健康监测以及更多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监测中的应用充满好奇,渴望了解更多前沿技术和先进设备,那么2025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监测技术装备展览会绝对不容错过!
展会时间:2025年12月4-6日
展会地点:南京国际展览中心(新庄)
在这里,你将领略到来自全球各地的知名企业展示的最新测绘仪器和智能监测技术成果,与行业内的顶尖专家面对面交流探讨,共同探索城市基础设施智能监测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诚挚期待在展会现场与你相逢,一同开启这场科技与创新的盛宴!
联系方式
杨珺涵:18801392975(同微信)
刘静宜:18801392932(同微信)
曹 珍:18801392970(同微信)